企业文化
企业动态
联系我们
九江市云山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1:余先生
手机号码:15070289377
联系方式2:杜女士
手机号码:17307926059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云山集团军建农场
当前位置:首页>企业动态 > 企业动态
激活县域经济之浅见
(2024年3月17日)
县域经济涵盖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地方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是解决就业、创业和再就业的重要平台,是培育发展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重要载体,是保持县乡党政系统正常运行的经济基础,是有效完成中央和省市各项任务所必须的物质保障。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上对县域经济有较高的关注度,许多研究性文章不少,现在这方面似乎少了很多。从目前的现实情况看,县域经济基础薄弱,后劲乏力,许多县国有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隐形债务严重,工资发放困难,这些都是客观事实,需要研究和探讨。当然,上述这些困难和问题并不是现在才突然形成的,而是长期积累和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破解其中的症结?需要上下联动,群策群力,在智慧和勇气、实践和经验、政策和制度等多方面同时用功,综合发力,才能见效。本文试就如何通过“人力”和“政策”来激活县域经济提一点肤浅的建议。
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人有巨大的潜能和能动性、创造性,如果人的这些特性能充分释放出来,对激活县域经济将会产生巨大效应。具体是:鼓励和许可科级以下领导和干部“停薪留职”、下海创业;鼓励和许可县级以下退休人员经商办企业。说到此,可能有人要问:这会不会为腐败的滋生提供新的可能?会不会违背中央的政策精神?会不会对市场的公平竞争带来负面影响?对此,我想说的是:首先,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根据不同时期和新情况、新问题而不断完善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理论基础,同样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丰富。上世纪九十年代不是有大批干部停薪留职、下海经商吗?后来主要是因为政策措施不配套,这项政策没有持续几年而被停止。担心出问题是可以理解的,“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决策之前,可以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可以把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得充分一些,再立下规矩、订好制度、扎紧笼子,预先告知,预防问题发生,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变成不可能,还可以选择少数几个县进行先行试点。这方面下面会专门谈到。其次,应该看到干部停薪留职、下海创业和退离人员经商办企业所带来的好处。它有利于精简机关人员,从现在情况看,县级以下各部门、各乡镇人员精简仍有较大空间,让一部分干部走出去,不会对机关正常工作产生影响;有利于减轻县乡财政负担,而且新增的企业还可以为财政增收作出贡献;有利于机关“新陈代谢”,腾出空间向社会招聘年轻优秀学子,既解决了部分大学生就业,又为机关增添了新鲜血液;有利于退休的县处级干部发挥余热,对那些身体好、有经验、有热情、守正道的同志,让他们为激活县域经济发光发热,这是可以探讨的;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抓经济、促发展的氛围,干部下海具有象征性意义,它对激活其他要素、提振发展信心特别是投资和消费信心会产生积极影响。
在激活县域经济中,如果说人是决定性因素,那么政策则是必要条件。离开了政策条件,人的作用就很难发挥,甚至会出现缺乏约束力的乱作为,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滋生腐败”、“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等问题。政策应包括两个方面:即限制性政策和鼓励性政策。限制性政策包括:凡科级以下领导和干部停薪留职、下海经商,以及县处级退休人员经商办企业,都必须用自己的姓名实名注册公司,不得形成“隐形股东”、“隐形控制人”,以便接受有关方面依法依规监督;以上经商人员特别是科级、县处级退休人员不得在自己工作过的县乡经商办企业;下海时间应是连续五年以上,避免随意返岗、复岗;地厅级以上离退休人员,因为在职在位时,权力影响大,应在限制之列。限制性政策要以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导向,做到具有针对性、预防性和可操作性。限制性和鼓励性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不可偏废。限制太多太死,则无人下海,鼓励太多太宽,则会出问题,要处理好限制与鼓励之间的关系,把握好严宽适度。鼓励性政策主要包括:一是停薪但不停职,下海期间不领工资但仍然保留体制编制,以解下海干部后顾之忧。二是给予一定数额的银行专项信贷支持,贷款五年还本,给予低息或贴息优惠。三是对注册企业财政税务给予两年减免扶持,其他政策性资金项目可以参与公平竞争。四是鼓励下海干部更多的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改变农村面貌,搞活农村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在限制性和鼓励牲政策条件下,让那些想干、会干、有条件干、有能力干的干部走出机关,在商海靠能力赚钱,靠本事吃饭,并且让他们明了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做到走在海边不“湿鞋”、爬坡过坎不摔跤。
激活县域经济还应强化三个观念:一是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要持续不断地优化营商环境。县域是众多企业最终的落脚处,优化营商环境犹如“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样,良好的环境和口碑会一人传十、十人传百,客商一定会纷至沓来。优化营商环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才能达到可期待的效果。二是抓大又抓小的观念。既要重视引进“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投资、大项目,更要重视培育和发展“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大多是本土企业,它们是创造就业的生力军,不能只抓大不顾小,要善于弹好钢琴键,不能有“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想法,也不能有因“善小而不为”的做法。真正让所有的微观主体都能在安全、稳定、舒适、公平的营商环境中像雨后春笋竞相迸发。三是尽快实现靠银行“输血”向企业“造血”的转变。现在不少县都是靠政府投融资平台到银行拿钱搞建设、维持正常运转,这势必会形成债台高筑、恶性循环、难以为继的被动局面,应把立足点和着眼点放在发展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为财政税收提供源头活水,有效培植“造血”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县乡财政实力和物质基础的稳定可靠和可持续增长。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思考和建议,若有不当之处,欢迎讨论和批评指正。